开云体育- 开云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第六章神通广大的万维电脑
2025-11-16开云体育,开云体育官方网站,开云体育APP下载
电脑运算则不同。因为它的各种应用是通过软件完成的,因此可以像电一样通过网络传送。一个软件程序与一台真空吸尘器不一样,它可以让许多人同时分享它。它不必只在一台电脑上运行,或只供一名用户使用。因此,电脑运算的应用可得益于公用电厂达到的那种规模经济,这与家用电器形成了对照。家电的价格由于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出现,已经下降了很多,但由于它们是实体装置,因此降价终有一个限度。这随之就限制了电流的用途。一旦应用没有实体形式,可以在网络上作为一项数字服务提供,这种限制就消失了。
电脑运算与发电相比,还更具有模块化的特点,不仅可由不同的公用运算公司提供应用,即使是电脑运算的基本成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都可拆分成不同的服务,并由不同公司从不同地点进行传输提供。模块化减少了供应方形成垄断的可能,并使作为公用运算用户的我们实际上有了无限的任选方案。例如我们可以用一项服务来存储自己的数据,用另一项服务来做数据加密,用另一项服务通过微处理器运行我们的数据,及用其他许多服务来完成对数据的特定运算和应用。与公用电网不同,公用运算网不仅仅是一个传输渠道,它还可用于对电子运算的不同组成成分进行组装或集成,使之成为统一的及有用的服务。
早在20世纪90年代,Sun Microsystems公司就提出了“网络就是电脑”的营销口号,它很引人注目,但在当时对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意义。网络并不是我们的电脑;我们桌上的个人电脑才是我们的电脑。在今天,Sun公司的口号突然有意义了。它描述了对我们大家来说,电脑运算已变成什么样子,或正在变成什么样子。网络——即互联网——已确实成了我们的电脑。过去装在电脑机箱里的各个单独部件——存储信息的硬盘、处理信息的微型芯片、操控信息的应用程序——现在已可分散在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集成,并供每一个人分享。万维网已确实变成了万维电脑。
当Sun公司提出那个预言式口号时,埃里克·施米特用了一个不同的术语来称呼万维电脑,称它是“云中的电脑”。他的意思是我们今天所体验的电脑运算,已不再有一个固定而具体的形式。它发生在网上一直在移动的由数据、软件及装置组成的“云中”。我们的个人电脑,更不必说我们的黑莓电邮收发器、手机、游戏机操纵器及其他可上网的玩艺,都只是一小片“云”,只是巨大运算网的一个节点。我们的个人电脑完成了Napster的允诺,已经在互联网上和所有其他装置合并了。这使我们每个用万维电脑的人有了极大的灵活性,因为可以让它的工作方式适应我们的特定需要。我们可以根据想完成的运算任务随时改变其组成部分——由公用运算公司提供的,及由本地提供的——的配合比。
要观看可编程这一事实的实际演示,你只要看看网上的热门游戏“第二次生命”(Second Life)即可。由Linden Lab公司制作的“第二次生命”是一种电脑生成的三维世界,它里面的人物就是玩家自己,不过已经数字化了,成了电脑生成的小人,或(代表人的)可移动图标。这种游戏虽与其他多人互动的网上游戏(如World of Warcraft)有些类似,但仍是一种非常不同寻常的游戏。它没有规则,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玩家通过自己的可移动图标成了某个模拟社会的公民,或他们通常说的“居民”。在这个社会里,他们可以无时无刻地为所欲为。他们可以在人行道上散步,在街道上开车,或在天上飞翔;他们可以与朋友聊天或与陌生人交谈;他们可以买土地自建房屋;他们可以采购服装和其他商品;他们可以上课或参加商业会议;他们可以在夜总会跳舞,甚至在跳舞后。
“第二次生命”是电脑运算网上公用服务的一个例子,即通过互联网提供公用服务,并由多人同时分享。它与传统的电脑游戏非常不同,因为后者需要在玩家电脑硬盘中单独安装。但“第二次生命”本身也是由许多其他公用服务构成的。运行“第二次生命”的“电脑”并不存在于某一个地方;它是在匆忙之中,利用全球电脑运算“云”中浮动的各数据存储、处理分子组装的。当你要加入“第二次生命”时,你是在用你的网络浏览器下载一个小软件程序,而它会安装在你个人电脑的硬盘中。尽管你是通过“第二次生命”的网页开始下载,该程序实际上是从亚马逊网络服务公司拥有和操作的存储硬盘送到你的电脑。“第二次生命”网页、亚马逊公司的存储硬盘及在你个人电脑上运行的网络浏览器共同合作完成了这次下载。你不会意识到在幕后进行的、复杂的数据交换。
一旦安装好,那个小程序就会存储关于你的可移动图标的相貌和地点信息。该程序会在互联网上不断与Linden Lab公司用来产生其网上世界的主软件“交谈”,这个软件在位于2个数据中心的几百台服务器电脑上运行。这2个数据中心一个在旧金山,一个在达拉斯,它们不属于Linden Lab公司,而属于提供公用服务的公司。每一台服务器电脑含有4台虚拟电脑,而每一台虚拟电脑则在“第二次生命”中控制一块16英亩大的土地。所有真实和虚拟的电脑共同合作,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无缝的世界,让居民一边玩游戏,一边即可体验它。此外,其他的公司和个人也通过写软件来为“第二次生命”加入新特点。例如,一位居民可以设计一个虚拟项链,然后卖给其他居民,他还能拍一个促销录像片,放在自己家的电脑上运行,并放映到他建好用以卖项链的商店的墙上。Linden Lab公司已为万维电脑编好程序,把各种软件和硬件组合成一个连贯的“第二次生命”游戏。
但那只是一个开始。Salesforce允许把其他公司的软件纳入自己的服务。Google公司受人欢迎的Google Maps绘图服务可与Salesforce的程序相组合,从而生成显在客户和潜在客户位置的道路图。Skype的互联网电话服务也可纳入这一应用,使销售代理人能不离开浏览器就打电话给客户。这些不同软件服务之间的所谓“混合”是自动发生的,而且客户是看不见的。所有不同的软件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汇成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虽然各程序仍归不同公司拥有,并在各地的电脑上同时运行。
欧洲原子能研究组织(CERN)作为互联网的发源之地,正在以一种尤为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利用万维网。这个实验室在2007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科学仪器:大强子碰撞机粒子加速器。在这个加速器的制造过程中,该研究组织的电脑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知道这台大强子碰撞机粒子加速器将产生大量待分析数据——一年约15个P(1个P等于100万个G)。在粒子加速器15年的预期使用寿命中,将共需存储和处理约225个P的数据,这个任务将需要约10万台电脑。作为一个由政府资助的学术组织,CERN拿不出钱来购买和维护这么多电脑,也无法在公用服务供应商那里租用必需的处理能力。
但这些科学家意识到万维电脑给了他们另一个可选方案,他们根本不必花钱买新电脑。相反,他们可以要求其他研究机构或者甚至私人捐出自己个人电脑及服务器上富余的运算和存储能力,成千上万台由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的电脑,可如同一台超级电脑一样为CERN分析数据。这家研究所称,这个所谓的CERN网“不仅完成了电脑之间的简单通讯,而且还把目标定在最终把这个全球电脑网变成一个巨大的资源”。CERN网与大多数公用运算先驱采用的模式极为不同,它不涉及组装大批设备来建立一个中央数据中心,它只是利用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电脑。它与其他公用运算服务公司相同的一点是,控制是中央化的。CERN利用先进的软件让几千台电脑像一台电脑那样工作,它和Linden Lab公司和Salesforcecom一样,为万维电脑编写了程序,使其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为自己服务。
由于电脑运算的模块式特点,各公司在跃入公用运算时代时将有大量的可选方案。它们将能继续用自备数据中心和信息技术部门完成自己的一部分运算任务,同时也依赖外部公用运算服务公司来满足其他需要,而且随着公用运算公司设备能力的改进,它们将能继续精确校准两者的组合。与早期的工厂改用公用电厂供电不同,买主们在电脑运算方面不必面对或全改或全不改的选择。虽然较小的公司有很强的经济诱因迅速地完全改用公用运算服务,但大部分较大的公司将需做仔细的平衡,从而一方面继续利用过去在自备运算能力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也享受公用运算服务带来的好处。预计它们将在很多年内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既自购一部分软、硬件进行运算,也从网上获得一部分公用运算服务。事实上,对公司信息技术部门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就应该留下什么和放弃什么做出正确决定。
许多人早已在为万维电脑编程,虽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白。有一个叫杰夫(Geoff)的男士酷爱老款的野马式汽车——他自己有两辆,并帮助别人修复了好多辆——于是,几年前他决定搞个网站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激情。他注册了一个域名,在家里设了一台服务器,在本地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那里开了一个户头,并买了一个昂贵的网络设计程序Dreamweaver。他的网站是很原始的——上面只有几页文字,还有一些照片,几个图表,以及几个与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但他花了很长时间才使它比较像样并能正常运行。由于变换或增加内容很麻烦,因此他很少做网页更新,当然,这个网站吸引的来访者也很少。几个月后,他也不耐烦了,于是就关掉了它。
但杰夫最近决定再试一次。这次他没有建立传统的网站,而是建了一个博客。博客的推出很容易,他用自己个人电脑的浏览器在博客出版网站WordPress开了一个户头,于是在WordPress的某个服务器上自动生成了一个博客,而且还分到了一个网址。他用WordPress的软件在一个浏览器窗口编写了博客的各条内容,而这个软件是在运作WordPress服务的公司(Automattic)拥有的电脑上运行的。他每写好一个条目时,即点击浏览器上的“发表”按钮,软件即会将其存入WordPress的电脑,按他的指令编排格式,并将其发表在他的博客上。
但是,杰夫不想让自己博客上只有文字。他最近用摄像机为某个野马式汽车比赛大会拍了录像短片,并希望访问他博客的人能看到它。于是,他把录像短片转到个人电脑里,并用浏览器上传了一个复本给YouTube录像寄存服务网站。YouTube将这个文件转换成了任何电脑都能看的格式,并给他一个很简单的剪切和粘贴代码,供他将这个录像短片放在自己博客上。虽然这个录像短片是存在YouTube的电脑里,但它可通过杰夫网站的一个窗口进行播放。
杰夫还用数码相机拍了一些老款野马式汽车的照片。他也想与大家分享这些照片,于是将复本上传到Flickr照片寄放网站,但他发现上传后的色彩变淡了。于是他换到了另一个网站Phixr,以便对照片做色彩加工。他打开了Phixr的在线照片编辑软件,他的照片被从Flickr自动转到了Phixr,于是他用Phixr的工具加强了色彩的饱和度,并做了其他一些调整。然后他存盘,并将改好的照片又发回了Flickr。Flickr为他提供了另一个简单代码,使他得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加入了一个照片框。Flickr服务每几秒钟就将一张新照片送入这个照片框。与YouTube录像片一样,这些照片一直存在Flickr的电脑中,但可在杰夫的网页上显示。杰夫还注意到,还有其他许多人也向Flickr网站上传了老款野马式汽车的照片,他要求Flickr从这类照片中随机选择一些放入他的博客。
杰夫还想让读者知道另外还有谁在看他的博客。他在MyBlogLog开了一个户头,以享受访问者跟踪服务,由MyBlogLog用另一个方框列出访问者的姓名——甚至是他们的照片。最后他希望让读者订阅他的文章。于是,他在Feedburner开了一个户头,由后者为他的博客提供一个“订阅”按钮。Feedburner利用这种RSS聚合管理技术,每当杰夫贴出一篇新文章后即对用户予以提醒,而且它还让杰夫知道有多少人订阅了他的文章。
杰夫的操作只花了几个小时,但却说明:人们可以很轻松地从各公用服务供应商获取数据和服务,并将其组合成单一的网页。令人吃惊的是,他不需在自己个人电脑里安装任何软件或存储任何数据——只是临时存了一下录像片和照片文件。各种软件应用程序和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公用运算服务公司的系统内。他已用简单的工具给这些分处各地的电脑输入了程序,从而为自己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多媒体体验。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没有为软件、存储、运算能力及这些数据传输时占用的带宽付费,一切都是免费的。
事实上,杰夫只要在Google公司的AdSense服务上开一个户头,即可用他的博客赚一点小钱。Google公司会自动把文字广告放在他的网页上,而且使广告正适合野马式汽车爱好者的兴趣。一旦有读者点击一条广告,Google公司即把该广告收入与杰夫分享。杰夫还在Google公司Analytics开了一个免费户头,由其监测自己博客的访问量,并就谁访问了自己的博客,看了什么网页,每页用了多长时间等做出详细报告。杰夫是在利用Google公司巨大的数据中心和十分复杂的算法——但仍然是免费的。
为万维电脑输入程序的工具现处于开发的早期。虽然杰夫建立自己的博客不难,但他的确只好去好多网站,并以手工方式复制源代码。在将来,编程工具将变得更强大,从而更易于使用——软件的发展总是如此。雅虎公司在2007年推出了Pipes编程服务,它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将有什么新的服务出现。Pipes编程服务可使任何人从一个浏览器窗口组合和过滤多个网上数据库的内容。同用于组建电脑系统的3Tera公司软件一样,人们可通过拖曳和降下图标来完成一切操作。例如杰夫即可用Pipes建立一项服务程序,由其监测自己喜欢的网上信息资源——报纸、杂志、博客、全书(Wiki),并发现新出现的有关野马式汽车的网页。这项服务程序将在每天早上在杰夫博客上公布一个新标题清单,同时附有对文章全文的链接。
在20世纪前20~30年,当穿孔卡制表机和其他运算机器已趋成熟时,数学家和商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事实,用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说就是:“信息是一种可由机器处理的商品。”虽然这一点现在听起来很明显,但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观点。正是这一事实促成了整个电脑业(尤其是在软件方面)的增长并为其确定了方向,而且它现在正在改变其他许多行业,并在重塑很大一部分的世界经济。当电脑运算和带宽的价格都在下降时,以下操作已变得更经济了:把越来越多的实物变成纯虚拟化的产品,用电脑处理它们,并通过网络来传输和交易。
我们看到杰夫的博客就反映了这一现象,因为它组合了各种元素——文字、照片、录像、软件、音乐、广告——而这些元素传统上都是要交付实物的,但以上这几项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许多其他的产品也正在脱下实体外衣,变成纯粹的信息,这包括货币、飞机票、报纸、X光、蓝图、贺卡及三维模型。产品方面发生的情况也出现在地点方面,许多过去发生在实体空间——银行、公司办公室、学校、商店、图书馆、影剧院、游乐场——的日常互动,现在已可以在虚拟空间更有效率地发生。
随着万维电脑变得更加强大及更多装置与它互联,真实物体与地点和模拟物体与地点之间的融合会加速。技术公司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资经营——Google公司已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联手,而微软公司正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有望将汽车变成某记者描述的“装有轮子的高技术电脑”。信息和广告将从互联网上流到汽车仪表盘上。手机也正在变成功能强大的手持电脑,而飞机、火车和轮船已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研究人员还在“弥漫性电脑运算”——用微型的联网传感器检测建筑物和其他实体空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政府资助的嵌入式网络化传感中心,已在它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总部布满了与电脑无线联网的头和麦克风,并正在世界其他几个试验地点部署类似系统。该中心称,它的研究“已导致开发了几种新型的传感系统,它们均可迅速布放在环境之中,从而以空前的细节揭示各种现象。”
21世纪初期发生的网络公司大衰退影响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乐观预测,但这只是暂时性的。在前几年里,随着网络运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及人们相信我们已进入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20,我们已看到乌托邦主义的重新兴起。凯文·凯利(Kevin Kelly)作为斯图尔特·布兰德的长期副手,于2005年在《连线》杂志(Wired)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备受赞扬的文章《我们就是网络》以极具超验主义的口吻描绘了未来,声称将万维电脑视为一种公共的、神奇的智能的种子。他写道,互联网正在变成一台“巨大的电脑”,而且“作为一台庞大的机器,将进化成我们感官、身体和心灵的一种延伸”。这台机器将成为“我们文明的一个协力完成的界面,一个效能超过以往任何发明的感知和认知装置”。他呼应了斯图尔特·布兰德的观点,写道,“这台机器将为陈旧的人类提供一个新的心灵。”最终,“我们会生活在这个东西之中。”
至少有一件事凯文·凯利是说对了,我们确实即将生活在万维电脑之中,它正在变成我们许多商业和人际关系的默认论坛、存储和交换各种信息时的首选媒介、娱乐和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几年来,我们每周上网的小时数一直在稳步上升。由于从拨号上网变成了宽带上网,我们对网络的依赖已大大增加。事实上,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虚拟世界正变得与现实世界一样真实。据Annenberg通讯学校的数字未来中心2007年的一份研究,已加入网上社区的人中有近一半都声称“对虚拟社区的感情,如同对现实社区的感情一样坚定”。该中心主任杰弗瑞·科尔(Jeffrey Cole)把互联网形容为“美国人用来触摸世界的全面工具”。
但是当我们考虑自己将触摸何种世界时,我们应该提防凯文·凯利等技术乌托邦主义者的煽动性言论。尽管如同电气化一样,一旦出现强大神秘的新技术,人们很自然就会充满乐观。但这种乐观会使我们看不见更令人头痛的迹象。信息处理领域的伟大理论家诺伯特·威纳(Norbert Wiener)写道:“简单地相信社会总会进步,不是一种属于力量的信念,而是一种属于默认及因而属于软弱的信念。”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人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控制论牧场可能算不上一个新伊甸园。


